没有意识到高危行为,恐惧检测
一部分人对于高危行为,不洁性行为的风险认知不足。觉得 HIV只是“某些群体”的事,自己不会有事。觉得别人都有类似的行为,都没事,自己也不会感染HIV,或认为自身没有任何症状,自己健康良好,从而忽视定期检测的重要性。 人们对于艾滋病、HIV的误解和污名化让一些人不愿主动检测,担心被贴上“感染者”标签,从而导致延误诊断。检测技术的窗口期问题
HIV抗体检测在感染初期存在检测窗口期,即体内抗体水平未达到检测下限时,检测结果可能呈“假阴性”,导致感染者没有及时获知自身状态。 一些情况下,仅凭早期、单一的检测方法往往不足以排除感染风险,需要综合利用抗体检测、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,才能准确判断感染状态。如何提前发现HIV感染?—“早检测,早治疗”的策略
明确识别高危行为 传播、感染艾滋病的高危途径非常明确,包括: 经性接触 ( 男男/男女,包括不安全的同性、异性和双性性接触,尤其是男男同性行为最为高危) ; 经血液及血制品 ( 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、文身等) ; 经母婴传播 ( 包括宫内感染、分娩时和哺乳传播) 。 如果存在上述这些行为,切记及时考虑HIV检测,通过科学检测排除/确诊艾滋病感染。 选择合适的检测策略 不同的检测技术对应不同的窗口期,包括: 核酸检测(PCR):特别适用于感染极早期的检测,可在感染后7~10天检测到病毒RNA/cDNA,可以最早确认HIV感染。初筛检测:常规使用第四代抗原/抗体联合检测方法,或者第三代抗体检测方法,初筛检测的敏感性与准确性很高,通常可在感染后2-8周确认HIV感染。
确诊检测:通过免疫印迹法,条带/线性免疫试验等方法,对初筛阳性结果进行确认,确保诊断准确。 定期检测:针对频繁有高危行为或属于高危人群者,建议每3至6个月进行一次检测;即使无症状,也应定期复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。 合理安排检测时间:高危行为后7-10天可采用核酸检测,4-6周时进行抗原/抗体联合检测。 确诊即考虑开展ART治疗 早期启动ART能迅速降低体内病毒载量,抑制HIV的复制,保护免疫系统。 如果能在感染初期、早期及时治疗,有助于限制HIV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形成的病毒库,从而延缓免疫系统的持续破坏。 在艾滋病感染的“黄金治疗期”(即初期,急性期,无症状期),如果能及早识别,及时介入治疗,患者的人生轨迹可以完全不同。不仅能延长寿命、提高生活质量,还能有效阻断传播,保护身边人的健康。 多项国内外研究表明,HIV感染者在CD4计数较高时(>500/μL)启动ART,较晚治疗组可明显延长了生存期并降低了并发症风险。 随着现代抗逆转录病毒治疗(ART)的推广,艾滋病已逐步转变为一种可以长期管理的慢性病。尽早发现确诊HIV感染,启动早期干预治疗,是延缓艾滋病进展、保护免疫系统和改善预后最关键的步骤。